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四川兰州 解锁“老祖宗严选”背后的美味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行进中国”四川调研采访团

        传统酿造酱油,能够与哪些食物组合,结成新的美味搭子?

在四川泸州合江县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以下简称“先市酱园”),人民网“行进中国”四川调研采访团一行品尝了一款酱油冰激淋,酱油的咸香和冰淇淋的奶香在舌尖融合,给人新奇的味觉体验。“我们不仅开发出酱油冰激凌,还有酱油咖啡、酱油面包、酱油鸡尾酒等系列特色产品。”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彩云介绍。

能够实现美味跨界,源于酱油本身令人跳脚的鲜。

“我们的酱油氨基酸肽数值≥1.0g/100ml,符合业内公认高品质酱油标准,这说明它在酿造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得非常充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思维说,先市酱油的鲜,取决于背后既讲究天时地利又耗时耗力的酿造过程。

酱油酿造配料必须干净纯粹。“先市酱油原料仅大豆、面粉、食盐和水,但选材极为严苛。”陈思维介绍,“大豆挑选的是本地优质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食盐选择的是‘入酱则香’的自贡井盐,其矿物质能与氨基酸发生反应,赋予酱油独特焦香;制曲用的是川南冬小麦粉,菌丝更密集,酶活性更强。”

酿造用水也很讲究。“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当地广为流传的船工号子揭示了酱油独特风味的奥秘——“我们酱油酿造用水取自赤水河下游回水沱,河水经特殊地质层过滤,水质呈弱碱性,适宜微生物发酵,为风味物质生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源于汉,兴于唐,盛于清。如今,酱油的酿造和过去一样,完全遵循古法,也要经过13道工序和3年以上晾晒。

紧临赤水河畔的酱油酿造区还原了古时的酿造场景——6000余口酱缸沿河铺展,场面蔚为壮观。“我们的酱油酿造经历‘三伏晒冬霜’,也就是3年以上的日晒夜露,而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酱醅自然浓缩,口感层次更为丰富。”

如今,先市酱油已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华老字号于一身,先市酱园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百年酱香不绝的酱园凭借千年非遗“酿”出了新风景。

“我们打造出集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让这座酱油酿造作坊不再只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文旅新地标。”孙彩云表示,如今,在先市酱园,游客可观摩制作全流程,也可上手体验,沉浸式感受传统酿造文化的魅力。

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夏秋冬都可玩。“我们每年举办非遗购物节、民俗长桌宴、春曲投料活动、取油赏味活动,吸引游客到来。”孙彩云表示,因文旅融合成效显著,今年,先市酱园成功入选首批“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10个优秀文旅消费新场景。“最近,我们正在打造研学课程。想让孩子们走进来,亲手参与拌合面粉、翻缸、淋油、取油等非遗技艺制作过程,感受传统的农耕智慧。”孙彩云透露,预计年均接待研学人数可达2万人以上。

守护千年非遗,“酱人”的坚守比赤水河更长情。如今,合江县正在积极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投资20亿元建设集生态酿造、非遗技艺传承、研学旅行、参观互动及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传承酿造基地,整体配套设施按照20万吨产能布局,产能分三期建设,一期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产能在3万吨左右。(张峰、薛育建、李平、郭莹、赵祖乐、刘海天、实习生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