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浙江省金华市:小工坊撬动大民生 小市集铺出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6-29 来源:人民网 光明日报

在兰溪市横溪镇,“蜀山星光 筑爱助残”共富工坊聘请了多位残障员工,从事组装电子配件等工作,帮助他们成为收入稳定的“技术工”。在浦江县仙华街道项宅社区,马墅村共富工坊为当地在家照顾家庭的妇女和中老年人群体提供岗位,让他们既能顾家又能多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踏实。

今年以来,浙江省金华市通过家门口共富共坊、共富市集的建设,以就近就便原则,通过“小而美”“暖而实”的探索,给出共同富裕的朴素答案:让每个人都能在奋斗中触摸幸福。

打造“共富方程式”

兰溪市横溪镇的“蜀山星光 筑爱助残”共富工坊是一所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就业增收的工坊,是横溪镇政府与辖区兰溪金百泰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工坊建有工疗车间,在工作之余,工坊党小组每天组织残障人职工进行早操、语言、观影、手工等康养课程,定期提供体检保健、心理疏导等相关诊疗服务。

东阳市南市街道通过党建联建,打造助残平台,成立“携手同心”共富工坊,联动5家企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帮助16名残障人月均增收千元,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此外,街道还成立了“彩花箱包”共富工坊,助力女性就业,为她们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共富路径。南市街道还计划进一步拓展已有共富工坊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更多共富工坊,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想。

做强“家门口经济”

近年来,香溪镇党委统筹辖区内针织产业资源,推动“足魅”等6家上下游共富工坊紧密合作,打造来料加工共富工坊矩阵,在原料供给、产品代加工、产品包装等方面形成成熟针织产业链。共富工坊矩阵带动超400名留守妇女、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达2万元,带动周边3个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其中从事袜子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足魅”巾帼共富工坊,带领本村及周边的闲散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共吸纳了200余名本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女性职工占7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数15人。该工坊2025年获评省级巾帼共富工坊。

在浦江县仙华街道,马墅村共富工坊成立于去年8月,以糖果包装等为主要产业。自成立以来,工坊已累计完成近3万件订单,创造经济收入375万元,带动了50余名社区居民实现增收。

为给在家照顾家庭的妇女和中老年人群体增加收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对接义乌市大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可以灵活上班的工坊。考虑到工坊员工就近照顾孩子的实际需要,工坊还选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边,内部设有儿童之家、书屋、健身室等设施,方便员工照顾孩子。

离马墅村共富工坊不远的七里甜舒红糖共富工坊建在村里,把传统红糖产业“玩”出了新花样,推出红糖麻花、酥饼等衍生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并吸引了村里20多名妇女、老人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

除了通过共富工坊提供工作岗位,金华市还依托产业园、选品中心开展物业经济,进一步拓展“家门口经济”。

浦江县黄宅镇前一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投资1000余万元,在盈旺产业园旁建起邻里共富集市,为当地数千名产业园职工服务。目前,100余间闲置民房改为沿街店铺,500余个闲置房间改为单身公寓,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店主”“房东”,村集体每年新增收益460余万元。

永康市西城街道花川村成立丽州花川直播“共富工坊”后,又引进了全国首家1688五金产业带数字化选品中心和“三通一达”快递中转基地,结合新就业群体友好村建设,吸引5000多名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入驻,带动村中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近千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2万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500万元,开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