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内蒙古设施农业发展观察:春耕时节已“春收” 发布时间:2025-05-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题:春耕时节已“春收”——内蒙古设施农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泽辉

  眼下,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春耕正忙,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众多设施农业基地,农民们早已迎来“春收”。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的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农户们正在采摘刚成熟的博洋香瓜;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AI决策系统培育的蓝莓已挂满枝头;在乌兰察布市丰镇市的番茄小镇,一簇簇红番茄正被采摘入筐……在春耕时节“春收”的景象背后,是内蒙古设施农业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升级。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介绍,2024年,内蒙古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61万亩,有力保障了“菜篮子”“果篮子”和“花篮子”的稳定供应。2025年,全区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改造提升老旧棚室5.6万亩。

  内蒙古设施农业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在鲜农公司的温室大棚基地,一项特色技术引人注目——二氧化碳气肥应用。“使用二氧化碳主要是提高农作物的坐果率,同时提高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打农药的次数。”鲜农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璐介绍,每天早上,二氧化碳通过黑色管道释放到大棚内,达到适宜浓度后停止释放。这些二氧化碳气体来源于鄂尔多斯地区工业排放的废气回收,实现了变废为宝。

  走进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记者看到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智能温室。温室内的AI决策系统每天对248个环境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动态调整光照、温湿度及营养液配比,为每一株作物“定制”生长环境。园区技术经理严令介绍,这种技术让蓝莓等水果从种植到挂果仅需8个月,较传统方式缩短4个月。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开始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距离番茄小镇不远的绿康源生态农场,有机瓜果蔬菜成为卖点,民宿小院、儿童游乐场、研学课堂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温室大棚165座、高标准智能化温室3座、春秋大棚36座。”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美兰说,在设施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农场还延伸发展了有机餐饮、休闲民宿和研学基地,从单纯的大棚蔬菜种植发展成为综合性园区。

  2024年,内蒙古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研究院成立,着力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技术攻关。同时,全区还建成6个5000万株以上育苗基地。

  内蒙古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正着力构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设施农业格局,计划到2026年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到280万亩以上。